作者

徐徐

    花蓮有一種特有的蔬果─麵包果,原住民稱作「巴基魯」,在外縣市很難看到,但是在花蓮住家庭院內或農田旁相當常見,這也是原住民部落裡常見的料理食材。

    每到夏日,就能看到路邊的麵包果樹上結著一顆顆拳頭大的金黃果實,許多當地民眾架起了長梯,不畏高的摘起果,有時還會分送給左鄰右舍嚐鮮。

    去了皮的麵包果,切塊便可料理,但是處理巴吉魯實在麻煩,偷吃步的方式,就是到市場擾一圈,就會看到許多原住民擺攤販售處理好的巴基魯,不僅削完皮、還幫你切成適當的大小。

    麵包果會分泌黏稠的樹脂,削皮時總是搞的刀跟手都黏糊糊的,很難清洗。聽原住民朋友說,要削皮前要先放到冷凍庫中冰到硬,這樣削起來才不會黏黏的,之後麵包樹果實稍微泡個水就會軟,就可以切成較小塊下水煮。

    說到麵包果食用的方法,以阿美族傳統的煮食最簡單,就是將小魚乾熬湯,加入切成塊的麵包果,等麵包果昜熟爛,加點鹽就是好吃好喝的麵包果魚湯。

    麵包樹果肉吃起來鬆軟,還帶著一點點的甜味,橘紅色果肉內,有著一顆顆種子,咬開吃起來像花生,也人有會將種子另外乾炒來吃。

    這是花蓮夏季限定,盛產期只有兩個月,下次來到花蓮,不妨來試試。

    溫馨提醒,看到黃澄澄的麵包果食,可別興奮又靠太近,在熟成期,穿越樹下時,可得速速通過,不然遇到麵包果落雨,那種痛啊~真是難以想像

    <麵包果>

    麵包樹學名Artocarpus altilis),又稱麵包果、羅蜜樹、馬檳榔、麵磅樹,屬桑科桂木屬。桂木屬又名「波羅蜜屬」,麵包樹的果實很像「菠蘿蜜」水果,但是體積較「菠蘿蜜」小,大約是一個手掌大小。

    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
    延伸閱讀-原住民特色美食

    0 留言
    0 FacebookEmail
  • 走!今天來去動物園吃飯吧! 在花蓮市有座牧場,既是餐廳也是座迷你動物園,園區裡飼養很多種的動物,有超可愛的鴕鳥,可以近距離接觸跟餵食,可以投幣換吐司塊,只要把吐司塊平放在掌心,鴕鳥就會伸出長長的脖子,輕輕的啄一下,吐司就瞬間被完食! 這裡還有迷你馬、麝香豬、兔子、天竺鼠、象龜、孔雀,松鼠、雪貂…要餵魚、釣魚這裡通通有!…

    0 FacebookEmail
  • 花蓮這間早午餐店,CP值真的很高,雖然店的位置離市區有點距離,價錢卻很實在,不到200元,就能吃到高CP餐點,還有五種冷熱飲可以選擇,所以店裡的來客量總是滿滿滿,建議一定要提早訂位,才能大快朵頤一番! 位在慈濟技術學院的附近,店面的二樓以上是民宿,一樓則是早午餐店,店的前面停放了一台可愛的菇菇車,很有童話感。 菇姑早午…

    0 FacebookEmail
  • 比起一般的花蓮名產,老花蓮人最推的就是這一味,位在明義國小附近,民國路和節約街口的這家老字號燕銘紅輪和黑輪,是很多花蓮人回憶童年的懷舊點心。從民國40年開始在路邊的小攤子做起,一賣就是70年。 全台灣只有在這裡才吃到的紅輪、黑輪,跟既有印象魚漿黑輪很不一樣,是用麵粉、地瓜粉依比例調配後在油鍋裡炸的酥脆金黃的就是黑輪,外…

    0 FacebookEmail
  • 鳳林鎮位於花蓮縣境內最中間,離市區約40分鐘的車程,是台灣第一個拿到國際慢城的小鎮。這裡雖有不少美食,但一定要來嚐鮮的就是限定版的美食-韭菜臭豆腐,據說鎮上第一家賣韭菜臭豆腐的店已經沒有再做了,目前兩家較有名的韭菜臭豆腐都是後來開的店,這次吃的是騎樓下的「游翁韭菜臭豆腐」,而另外一家是在公園停車場旁的餐車。 雖然說是臭…

    0 FacebookEmail
  • 說到我最愛的甜點-布朗尼,是起源自十八世紀的美國,是美國家庭中常見的自製點心,名字來自它巧克力色(brown)的外觀,由於作法簡單,鬆鬆軟軟的口感又充滿濃郁香甜的巧克力風味,成為美國人最受歡迎的甜點之一,還將每年12月8日訂為巧克力布朗尼日。 據說當時是一位黑人媽媽製作巧克力蛋糕時,忘了將奶油打發而意外作出的失敗作品,…

    0 FacebookEmail